-
秦皇岛开发区GDP增速领跑全市
今年以来,秦皇岛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一、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秦皇岛开发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统计结果表明,该区域生产总值增速显著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在外部环境承压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增长潜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从三大产业表现看,秦皇岛开发区呈现协调发展态势。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先进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贡献突出。这种"三产协同"的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驱动发展特征明显 秦皇岛开发区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领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这种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秦皇岛开发区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落户,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秦皇岛开发区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9-02
-
秦皇岛开发区绿色创新成果引关注
秦皇岛开发区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国际绿色创新技术展会,集中展示节能环保领域前沿成果,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参展企业涵盖新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重点推介区域投资环境与环保产业园规划,成为展会焦点。 一、绿色技术集中亮相 秦皇岛开发区精选多家企业参展,展示内容涉及清洁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智能节能系统等核心技术。其中,新型光伏材料、工业废水循环装置等产品引发行业关注,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环保产业链精准招商 展会期间,秦皇岛开发区设立专项对接区,向参会企业介绍环保产业园的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并与多家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重点推广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入洽谈。 三、区域优势获多方认可 通过现场演示与数据对比,秦皇岛开发区凸显其在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及科研支撑能力。参展企业反馈,当地政策支持与产学研协同机制为技术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此次参展不仅促成技术合作,更推动秦皇岛开发区绿色品牌建设。后续将依托展会资源,加速落地储能电池、碳捕集等标杆项目,进一步巩固其在环保产业领域的示范地位。
2025-09-02
-
秦皇岛干雾抑尘项目获科技部立项
在环保产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秦皇岛首创思泰意达公司联合十家科研机构申报的"城市扬尘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近日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作为国内干雾抑尘技术首创企业,该项目将通过全流程技术集成,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技术攻关聚焦扬尘治理痛点 该项目针对建筑工地、道路运输、堆场料场等城市扬尘主要污染源,开发覆盖监测预警、源头抑制、过程阻断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核心创新点在于整合物联网实时监测与智能喷雾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调节抑尘设备运行参数。参与单位包括环境工程领域知名高校及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二、干雾技术实现源头精准防控 首创思泰意达自主研发的干雾抑尘装置,采用微米级水雾颗粒吸附悬浮尘埃,相较传统洒水方式可节水60%以上。该技术已在国内多个港口、矿山完成验证,此次将升级为城市尺度应用版本。项目计划在京津冀地区建立示范工程,重点解决北方城市春季扬尘突出问题,相关成果有望纳入地方环保标准。 三、跨区域协作构建治尘新范式 项目组特别强调技术方案的区域适应性,针对不同气候带城市研发模块化装备。南方重点解决高湿度环境下的抑尘效率问题,北方侧重防冻节能设计。通过建立扬尘污染扩散模型,开发出可预测不同气象条件下抑尘效果的决策支持系统。 四、产业化应用助推绿色发展 此次立项标志着我国环保装备迈向智能化升级阶段。项目成果将形成包括移动式抑尘车、智能喷淋塔在内的系列化产品,预计推动相关产业链年产值增长。地方政府已将该技术列入生态城市建设推荐目录,未来将在城市更新项目中规模化应用。 该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我国在环保装备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5-09-02
-
秦皇岛临港物流园启建京冀合作新平台
秦皇岛市与北京市属企业深化合作,以临港物流园区项目为核心推动华北国际物流枢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型经济载体,全面升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一、战略定位与区域联动 项目依托秦皇岛港既有散杂货、集装箱码头资源,联动京津冀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枢纽功能区、航空高端商品流通区、跨境保税仓配中心三大核心板块。秦皇岛市发挥深水港和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北京市属企业注入铁路干线资源与国际物流运营经验,共同构建"海运直达+铁路集散+航空快运"立体化物流通道。 二、全链条产业服务创新 园区重点建设七大功能区: 1. 智能化集装箱中转场站实现海关、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 2. 百万吨级农产品冷链基地配备气调库与超低温库 3. 国际农产品交易所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 4. 食品精深加工中心对接京津食品消费市场 5. 跨境电商标品库支持"前店后仓"新零售模式 6. 环渤海粮食中转枢纽连接国际主产区 7.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仓单质押等创新工具 三、京津冀产业协同深化 项目将显著增强区域资源调配能力: - 为北京新机场国际生鲜货品提供48小时冷链分拨服务 - 天津港、唐山港外贸集装箱实现铁路区间循环运输 - 河北农产品通过品牌化加工进入京津高端商超 - 辽宁、山东粮食经秦皇岛港中转效率提升30% 四、经济生态圈培育路径 通过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产业重构: 1. 食品加工业形成"产地初加工-园区精加工-城市配送"体系 2. 港口旅游业开发冷链科普基地与保税购物景点 3. 商贸业打造俄罗斯粮油、南美水果等国际商品展销中心 4. 吸引国际物流企业设立亚太分拨中心 五、全球市场拓展机制 项目开通三条国际物流专线: 中欧班列"秦新欧"线经满洲里直达莫斯科 RCEP快线覆盖东南亚6国主要港口 中美集装箱航线实现周班轮直航 同步建设多语种跨境贸易数字平台,提供实时国际航运交易服务。
2025-09-01
-
秦皇岛中信戴卡领跑全球铝轮毂制造业
作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成为全球铝车轮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2012年,其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增长 秦皇岛市依托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中信戴卡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生产的转型。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轻量化技术,铝车轮年产能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汽车品牌。 二、技术研发构筑核心竞争力 公司累计投入数十亿元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其独创的旋压成型工艺使产品强度提升30%,重量降低15%,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 三、全球化布局拓展市场空间 以秦皇岛为总部基地,中信戴卡在北美、欧洲设立6个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服务覆盖。2012年海外订单占比达42%,出口额同比增幅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 四、绿色制造践行可持续发展 企业建成行业首条零排放示范产线,废旧铝材回收利用率超95%。光伏发电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五、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围绕中信戴卡形成的铝加工产业链,已吸引37家配套企业入驻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当地就业超万人,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2025-09-01
-
秦皇岛三企业创新成果闪耀省级科技奖榜
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秦皇岛市通过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高技术企业落户并取得显著成果。2012年,当地三家企业的科研项目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展现了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突破的协同效应。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一、天业通联攻克盾构技术难题 天业通联公司研发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凭借其创新设计荣获二等奖。该设备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稳定性问题,其密封舱压力控制系统和刀盘优化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项目应用后,施工效率提升显著,已成功服务于多个国家重点基建工程。 二、美铝合金突破轮毂材料工艺瓶颈 美铝合金公司开发的“6061B铝合金铸棒质量工艺”获三等奖,通过改进熔炼温度曲线和添加微量合金元素,使汽车轮毂材料的抗疲劳强度提升。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高性能轻量化轮毂材料的空白,相关产品已通过国际汽车供应链认证。 三、星箭玻璃助力航天光学器件国产化 星箭特种玻璃公司研发的“掺铈OSR玻璃基片”为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关键组件,其耐辐射性能与光学稳定性超越同类进口产品。该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应用于多颗卫星及空间探测器,标志着秦皇岛在航天新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四、政企协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秦皇岛市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研发补贴等措施,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此次获奖项目均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体现了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未来,当地将进一步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5-08-31
-
山海港城绘生态画卷 秦皇岛园博会启幕
河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以"山海港城·绿色梦想"为主题在秦皇岛盛大开幕,成为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与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本届展会创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废弃矿坑修复与园林艺术展示相结合,打造出集景观展示、学术交流、低碳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生态修复与园林艺术深度融合 秦皇岛园博会选址栖云山废弃矿坑区,通过同步实施地质环境治理与景观营造,将原本裸露的矿山蜕变为层叠错落的特色谷地景观。项目团队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被重建方案,使土壤恢复率达92%,栽植乔木灌木逾10万株,形成"矿坑变花园"的生态治理典范。主场馆建筑群运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达35万千瓦时,全面践行低碳理念。 二、古今园林文化交相辉映 展区规划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设置包含燕赵文化元素的8大主题展园,集中展示从汉代皇家园林到现代生态景观的演变历程。水脉景观系统串联起运河文化长廊,通过智能水循环装置实现雨水100%回收利用。国际展区引入新加坡垂直花园、荷兰湿地净化等技术案例,形成中外园林智慧的对话平台。 三、多元化活动赋能行业发展 会期将举办国际风景园林学术峰会等20余场专业活动,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参与绿色发展研讨。首届城市规划设计大赛聚焦"后工业景观再生",已征集参赛方案200余份。市民互动区设置生态工坊、植物认知课堂等体验项目,预计接待研学团体超5万人次。 四、长效运营机制创新探索 组委会建立"展后利用"专项规划,明确主场馆将转型为生态技术研发中心,城市展园永久保留形成文旅综合体。配套建设的苗木培育基地持续为京津冀地区供应抗逆植物品种,形成"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监测数据显示,园区建成后周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12%,生态效益显著。 本届园博会通过"生态打底、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三位一体建设模式,不仅重塑了城市生态本底,更搭建起绿色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高端平台,其创新实践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2025-08-31
-
秦皇岛打造国际睡眠科学产学研创新高地
在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秦皇岛市近日正式成立国内首个聚焦亚健康人群睡眠问题的国际级研究机构。该中心整合天然食品疗法与睡眠质量评估体系,标志着我国睡眠健康领域迈入标准化、国际化新阶段。 一、机构定位与战略意义 作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睡眠科学与养生研究平台,该中心由专业科技企业与国家级学术组织联合运营,重点攻克睡眠障碍与非药物干预技术的融合应用。其成立填补了我国在睡眠健康产学研一体化领域的空白,为全球亚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二、核心技术与发展路径 研究中心将建立国内首批通过国际认证的睡眠实验室,重点开发基于生物节律调节的天然成分制剂。通过跨学科临床研究,构建涵盖睡眠监测、营养干预、心理调适的立体化解决方案。首批技术成果预计应用于中老年群体及高压职业人群的睡眠质量改善。 三、国际合作与产业联动 机构已启动全球睡眠专家智库建设,计划定期举办国际睡眠医学峰会。同步推进与瑞士、日本等先进睡眠研究机构的技术协作,引进光疗、声波助眠等前沿技术本土化应用。秦皇岛市将以此为核心打造健康睡眠产业集群,形成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健康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四、公益行动与社会价值 “健康睡眠中国行”公益项目同期启动,未来三年将面向全国开展睡眠科普巡讲、免费筛查义诊等活动。首期计划在京津冀地区建立20个社区睡眠健康服务站,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该行动被纳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体系,预计惠及超百万睡眠障碍人群。 此次创新平台的建立,凸显了秦皇岛市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布局优势,其“科研+产业+公益”的三维模式,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经验。
2025-08-31
-
秦皇岛衡水商会成立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日,秦皇岛市衡水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两地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作为秦皇岛市工商联第37家直属商会,该组织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成立大会在秦皇岛市举行,相关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会议强调,商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衡水与秦皇岛同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二、改革开放以来,衡水籍企业家在秦皇岛投资兴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超过50家衡水企业扎根秦皇岛,涉及建筑、商贸、餐饮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环渤海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新成立的商会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引导会员企业守法经营、创新发展;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新兴产业发展。商会首任会长表示,将带领全体会员为两地经济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四、商会成立后将重点推动两地产业对接。秦皇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港口物流、旅游康养等领域具有优势;衡水市在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等方面资源丰富。双方将围绕这些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相关领导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商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会员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未来,商会将定期组织经贸交流活动,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通过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两地企业间的务实合作,共同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
2025-08-31
-
秦皇岛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秦皇岛市通过综合评选确定了十大乡村旅游示范点,涵盖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此次评选旨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载体。入选景区包括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山海关望峪山庄等,展现了秦皇岛全域旅游的丰富资源与特色优势。 一、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农旅融合典范 作为国家4A级景区,该园区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核心,打造了亲子研学、果蔬采摘、非遗展示等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其“农业+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成为京津冀短途游热门选择。 二、山海关望峪山庄:长城脚下的生态秘境 依托燕山余脉自然风光,景区融合山地运动与民俗文化,开发了森林徒步、民宿集群等业态。春季山花节与秋季红叶季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填补了山海关区生态休闲游空白。 三、昌黎葡萄沟:葡萄酒文化体验地 以万亩葡萄种植基地为基底,形成酿酒工艺展示、品鉴研学产业链。2023年新增沉浸式夜游项目,将葡萄种植历史与光影艺术结合,暑期游客量同比增长40%。 四、渔岛景区:滨海温泉度假胜地 凭借优质海洋资源,景区创新“沙滩温泉+影视基地”业态,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室内水上乐园实现四季运营,解决了北方滨海旅游季节性短板。 五、抚宁板厂峪景区:明长城文化走廊 以保存完好的长城遗址为核心,配套开发山地露营、星空观测项目。2024年推出的数字AR导览系统,让游客直观感受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历史脉络。 六、青龙花果山景区:燕山生态旅游样板 原始次生林覆盖率达92%,已发现野生猕猴种群40余只。景区建设的悬空栈道与观景平台,成为京津冀地区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 七、海港区连峪风景区:城市近郊休闲带 距主城区15公里,依托水库资源发展垂钓、骑行等低碳旅游项目。其智慧停车场与新能源接驳车系统,入选省级旅游公共服务优化案例。 八、卢龙鲍子沟:丘陵地貌葡萄庄园 独特的火山岩土壤培育出特色玫瑰香葡萄,每年举办的采摘音乐节整合了农产品销售与文艺展演,带动当地果农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九、山海关万亩樱桃园:农事体验新标杆 通过“樱桃认养+电商直销”模式,将传统种植业转化为体验式旅游经济。2023年樱桃深加工工坊开放后,延长了产业链季节性收益周期。 十、卢龙桃林口:山水边城文旅综合体 依托引青灌渠水利工程,开发水上运动与湿地观鸟项目。其仿古战船游线还原明代漕运场景,填补了冀东地区水利文化旅游空白。 此次评选严格遵循资源价值、服务质量、带动效应等六大指标,后续将通过专项扶持资金与品牌联推机制,持续提升景区竞争力。数据显示,秦皇岛乡村旅游收入已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025-08-3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